不久前,一场“敬畏天然”之争又随着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在各大媒体上日 趋激烈。从非典到海啸,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当人类面对灾难时,总会对自身的行为做出一些反思与警醒,而无论是“敬畏天然”还是“人定胜天”,人类今天的抉择也总会对未来的命运产生影响。
近日,本周刊特别约请了环保学者汪永晨就最近争论的一些难题发表了她的看法,同时,也希望为持有不同见解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争鸣的园地,欢迎投稿阐述各自见解。
印度洋海啸后,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检测到地震后试图通知印度洋沿岸各国准备,可无法找到与这些民族沟通的途径。一些科学家为此指出,如果大众在印度洋也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给大众提供防护教育,这场灾害也许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活。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如此之大的灾难发生,只是由于没有海啸预警体系吗?
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分析后指出,本次海啸之因此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力,无疑与下面内容三点客观影响密切相关:一是灾害本身规模巨大。在这次罕见的巨大地震中断层移动又导致断层间产生一个空洞,当海水填充这个空洞便产生巨大的海水波动,罕见的大海啸产生了;二是灾害发生异常突然。在地震约半个小时后,以每秒200米速度传播的海底波动就到达了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岸,约1个小时后就在泰国普吉岛登陆,两个半小时后殃及印度和斯里兰卡,最终甚至冲到东非索马里;三是受灾地区人员密集。
由大天然带来的大灾难其实并不罕见。百年来死亡人数过千的大海啸有过7次。百年来全球重大地震中造成重大死亡的也有14次之多。这一次又一次的灾难说明何:人类还没有了解几许大天然的奥秘,更抓不住制止大天然发怒的时机。“无边的大海就如站起来走向你的大门口,水盖住了天”,这是亲眼见到了海啸的人的形容。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十多万人的生活而惋惜,而伸出自己的双手时,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天然》。人与天然,以谁为本?这是《人类无须敬畏大天然》文章的一个深入了解。作者说:“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释为人和天然相处和谐。对这样与词语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释我并不反对,然而我认为,人类要看到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还有不和谐的一面。如果我们在人天关系上没有一个冷静的估计,就会放松警惕,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作为科学家的此文作者认为,要对一般人领会中的“天人合一”之解做修正。而他的修正,是强调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
我国著名作家赵大年小编认为‘环境觉悟和环境文学》一文中对“天人合一”也有过解释:“华夏先哲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想法,近来深受中外学者重视。‘天人合一’说的是人与大天然的关系,我领会,它的核心,是把人类看作天然界的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虽说人乃万物之灵,但人类与万种生物一样,都是由大地母亲哺育,靠阳光雨露滋润,才获得生活和生存条件的。
本人不是科学家,也不敢胆大妄为称自己为作家。但我也有自己的见解并深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人和天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两者的对立。
有例为证:1998年的长江洪水比1954要小得多,可灾害却不知要大几许倍,我想成年人都不会忘记。那是何故?大天然中原本的湿地是“大缸”,洪水来了可以蓄水,洪水去了可以润泽大地。一场轰轰烈烈的围湖造田运动后,湿地没有了,“大缸”成了盘子。其结局,小水大灾,大水就更为可怕了。
《人类无须敬畏大天然》一文中说:“从历史来讲,在人类进步的早期,人类对天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因此一些进步想法家强调人定胜天,鼓舞人类与天然界作斗争。”德国多德蒙特大学工程博士王维洛不同意这一说法:“人定胜天”,这个成语常被解释成“人类一定能够战胜天然”,其实,“人定胜天”这个成语的正确断读应该是“人定/胜/天”。宋·刘过《龙洲集·襄央歌’里面有:“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兮”为语气词,这样,“人定”一个词,是句中的主语,“人定”中的“定”就没有“一定能够”的意思。
几年前我采访武夷山保护区副主任邹新球时他讲了这样一段经历:1970年他一当工人住在山上就砍木头,当了班长以后是指挥一个班砍木头,当了工区主任后指挥一个工区砍木头,当了林业局局长后指挥全局23000人砍伐木材。在他职业的15年时刻内,一年平均采伐十几万立方米木材,上交税利共1.5亿元左右,可是1992年一次洪灾损失就是4亿元。他说现在到保护区职业,他有一种赎罪感。
对于天灾实为人祸的警觉,40多年前已引起西方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1962年,一本《寂静的春天》唤起了几许民众的环保觉悟和政府的高度响应。10多年前,1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共同呼吁:“人与天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人类的活动为环境的资源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人类必须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活的方式,才能逃过未来的苦难。”
去年作家姜戎写的《狼图腾》一书,自从出版以来就一直高居畅销书的榜首。书中讲的是狼、人与作者视为生活的草原和谐相处的昨天,以及狼被斩尽杀绝后,草原接连不断地发生的大灾难。我们的国人之因此喜欢这部作品,不能不说是“人与天然究竟怎样相处”的难题已经引起了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2004年在四川康定木格错采访时,一位藏民对我说:“每当我走近湖边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感”、“在大天然面前人人平等”。在我们中国,很几许数民族都有风俗:视大山为神山,视湖泊为神湖,神大鸟为神鸟,视狼为图腾。一个神字,包括着他们对大天然的态度:敬畏。
我国年轻学者付涛在回应《人类无须敬畏大天然》一文中说:“作者尖锐地提出一个学说难题:我们在处理人和天然的关系时,奉行的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对这个“深刻的哲学难题”,作者的回答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但也是为了人。”由此看来在作者眼里,科学就是要用来改造天然,征服天然,让天然“为我所用”。
付涛说:显然作者的见解中充满了手握科学利器唯我独尊的“科学决定论”的意味。作者认为以人为本,就不能以生态为本,以环境为本,孰不知在人类和天然的历史上,既有冲突带来的悲凉惨痛,也不乏和谐相处之下的田园牧歌。内蒙古草原肥美的原野,千百年来孕育了敬畏天然、“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游牧文化。而云南“三江并流”地区22个少数民族共同构建的多样性文化与宗教相互融合,使得民族之间在有限的资源面前长期和谐共存。事实上,今天在我们拥有的很多已经被边缘化、非主流的,甚至被科学或者现代工业文明嘲笑的文化遗存当中,都可以发现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敬畏天然,与天然和谐相处的例子。而恰恰是那种不以天然为母,反以天然为器,乃至要征服天然的反天然觉悟,助长了一次又一次环境灾害中日益严重的人类行为致灾。
我们中国是全球上天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民族其中一个,平均每年造成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民族财政收入的1/4~1/6。我们民族也是全球上对天然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民族其中一个。沙漠化,水土流失,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严重缺乏,已经涉及到了民族安全难题。而民族环保局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依然有1/3的人认为“人应该征服天然来谋求高兴”。
人类本是天然界的一员。大天然存在多久了,而我们人类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几许年。何故一有了我们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天然界拥有人类,而不是人类拥有大天然。《人类无须敬畏大天然》的作者把人和天然简单对立起来的见解,恰恰是生硬地割裂了环境与人类之间共性的一面,而代之以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这个全球上人类文明已经走得很远,但这并不证明我们人类就可以高昂着头颅骄傲地思索,并让想法长出坚定而自信的翅膀。
其实,无论是环保主义者还是生态学家,也并没有一味地强调保护,我们强调的是尊重天然,我们希望和大天然达成的是和谐,而不像《人类无须敬畏大天然》一文所说:怎样进一步改造天然,使大天然的改造后果符合人类进步利益。以人为大,以人独尊。
我认为,大天然不会报复,由于大天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忍让了很多我们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我们人类让草原变成了荒漠,可我们只要给大天然一定的时刻,它就可以自己慢慢地修复。不过,大天然也像我们人类的躯体一样,会生病,会病得很重。
我认为,大天然也一个家庭,它不只有我们人类这一个孩子,在这个家庭中还有其他成员。如果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的存在都只是为了我们人类这一个孩子,这不公平。人类再进步,科学再进步,大天然也不仅仅为我们人类而存在。
大天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我们人类正反思印度洋海啸带来的大灾大难时,我倒觉得人类到底应该不应该敬畏天然有必要争论一番。从这个角度看,我倒感谢《人类无须敬畏大天然》的作者带头掀起了这场论战。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到这场论战中,由于它关系着今后大天然怎样生存,我们人类将怎样进步?
诗歌
我想张开双臂,
飞向天空.
我想高声歌唱,
美好明天.
明天,是新世纪.
明天,是新畅想.
明天,是亿万人民的向往.
我想努力进取,
保卫祖国.
我想用心凝望,
绿色家园.
家园,大家的家.
家园,大家的梦.
家园,是亿万人民的希望.
我们只有一个家,
我们应该爱护它.
绿色家园,
我们的生活起源.
绿色家园,
我们的健壮保障.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让我们共同保卫大天然,
共同保卫我们的家46亿年前。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样秀丽。那就是我们的母亲——地球。
46亿年后的今天,也虽风华正茂,但却不在意气风发,由于他最小的孩子——人类,令她很伤心。
在当今全球上人类正以急快的速度来毁灭我们自己的家园。由于森林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使地球上每天都有100个物种消失,按这样的速度到2010年地球上将会有100万种生物在地球上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组数据啊!到那时,亚洲象和东北虎会永远成为历史的遗迹。环境难题不仅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区域的难题,目前已经进步成全球性的难题了。环境污染难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难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进步。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这样看来,如果大众再不重视我们身边的环境,地球将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人类啊!你应该醒悟了,不要在伤害我们自己的“母亲”,不要再让最亲的“人”为你伤心,为你哭泣。
可喜的是环保难题已被全球各国引起高度重视。全球各国也相继建立起了天然保护区,生态园,使各种动物、植物也有了自己的“乐园”。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政策,治理污染企业,禁止排放废气、废水、废渣。退耕还林、恢复湿地,从而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大气污染,还全球一片碧水蓝天。
全球各地的大众都在为环保作贡献,在我的家乡石嘴山当然也不例外。在石嘴山市城区的东面,有一个秀丽湖泊叫做星海湖,那里风景怡人,鸟语花香。而在旁边则耸立着格外奇妙,引人注目的山——中华奇石山。那里的石头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数不胜数。谁可曾想到这里曾经是怎样的一片地方?在几年前,那秀丽的湖水竟是令人发呕的“臭水坑”,而那奇石山竟是一座粉煤灰山,象只大黑熊趴在何处。只要一刮风,那里就变得黑雾蒙蒙、遮天蔽日 。是勤奋勇气的石嘴山人创新了人间奇迹,将这昔日的“臭水坑”变成了人间仙境,变成了今天这桃红柳绿的景象。山水怡人,湖光山色、霞光异彩……
有人说:“当地球上剩下最终一只老虎,最终一只鳄鱼,最终一只熊徒劳、哀鸣地寻找配偶时,大众会看到自己的结局。”只要全全球大众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做到人与天然和谐相处,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地球
人是大天然中的一员,人的生存离不开大天然。大天然中的各种资源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遭到破坏,其他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威胁人的生存,使人类受到惩罚,因此我们要保护大天然。
大天然中的一些资源是可以再生,长期给人做贡献的,然而由于大众不加节制的开采滥用,从而加速了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他们以为是自己的利益升高了,自己的生活会更好了,其实是给大家及自己的今后带来了灾难。大天然是多么的秀丽,既有千山万水,高楼大厦,还有花草树木,蓝天绿草,可大众还是不甘心,为了更好的生存,就不断的利用天然和改造天然。然而,不合理的利用和改造天然是大天然遭受到了破坏,也给人类的今后带来了灾难。
大家知道,水是我们生活中一样必不可少的资源,不仅可以发电、饮用、使用,还可以灌溉植物、哺育动物,是我们的“救心丸”,然而,我们的民族严重缺水,这导致一些地区没有水用,可是,还是有一些人浪费水源,认为钱是万能的,只要有钱,就可以买来水,那么,在全球各地都没有水的时候,你能用钱买来吗?对,是买不来的。我们要趁着还有水的时候就来节约用水,不要在喝你泪水的时候才知道节约,世上何药都有,就缺后悔药,因此,我们要在水资源还未枯竭的时候就开始节约,我们民族的人口多,如果一人节约一滴水,十三亿的人就要节约十三亿滴水,这样日积月累,不仅不会使我们的生活缺少何,我们民族的水资源也会丰富起来,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再说说我们地球外的臭氧层,本来也是可以不断再生的,可是,由于大众对大天然的种种破坏,臭氧层已高的温度使人受不了,导致人由于受阳光太多太强,而皮肤脱落,全身疼痛,甚至死亡。
我们的大天然实在是秀丽,我们应尽我们的能力来保护她,只要在生活中,我们少用一个塑料袋,少扔一块电池,少伐一棵树木,少丢一张广告就能使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
保护大天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人都要关心,人人都要尽力。我呼吁:保护大天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