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舒伯特的简介?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后人评价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终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活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秀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二、奥地利的音乐家?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其中一个
1761年,首次作曲。1762年,莫扎特及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去欧洲各国献演,并获得成功。1764年,创作首部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1772年,16岁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茨堡宫廷乐师,结束了长期的旅行演奏生活。
三、舒伯特的菩提树简介?
《菩提树》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里面的一首歌曲。由于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达细腻,因此它成为舒伯特创作的大量艺术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作品其中一个。 《菩提树》的篇幅不长,然而舒伯特在创作中注入了严密的逻辑思索。无论是歌曲的旋律、调性、结构、和声以及钢琴伴奏都严密地融合为一体。分析和进修《菩提树》创作的逻辑思索,能对舒伯特高超的创作手法有所了解,对进修作曲以及演唱和欣赏这首作品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舒伯特在这首作品中的创作逻辑思索主要表现在下面内容几许方面。 一、旋律、调性、结构融为一体 声乐套曲《冬之旅》的歌词全部选自诗人缪勒所写的诗歌,《菩提树》是其中的一段。这首诗歌有四段。第一段:—个流浪汉来到一口古井旁,望着一棵生长在井边的菩提树,回忆起童年在树下度过的欢乐时光。第二段:望着菩提树,流浪汉对今日贫困潦倒的流浪生活发出感叹。第三段:凛冽的北风刮落了流浪汉的帽子,也打断了流浪汉的回忆。第四段:虽然外出流浪多年,流浪汉常常听见菩提树的召唤,并且期盼菩提树能带给他平安。 舒伯特根据歌词中的第一人称“流浪汉”的形象创作了一个乐段“A”,这段音乐旋律简单而动听,带有伤感的心情。它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前两句用的是“完全重复”的作曲手法,后两句用的是“不完全重复”的作曲手法。第一句和第三句之间还形成了“倒影”关系,可见舒伯特的旋律线条设计是非常细腻的。由于创作手法的简练,因此“A”段的旋律极其容易记忆。 在完成了“流浪汉形象”的“A”以后,舒伯特根据歌词的内容把汉流浪的情形又作了具体的区分。流浪汉在回忆美好时光时,用色彩明亮的大调性。流浪汉回到痛苦的现实时,用色彩暗淡的小调性。因此又产生了另外一个乐段“A1”,这个乐段是把“A”的旋律完全不动地移到同名小调,这使得旋律色彩突然变得暗淡。这样看来舒伯特在写作“A”的旋律时已经根据歌词描写的内容,对音乐的进步趋向有着严密的构思。 乐段“B”一个调性不稳定的乐段,歌词描写的内容是:凛冽的北风刮落了流浪汉的帽子。这个乐段也是全曲的“黄金分割点”,因此舒伯特用了调性游离的手法来写作,使得这个乐段的调性极不稳定。从e小调的V级和弦开始,随后作阻碍进行到达Ⅵ级C大和弦。最终通过“强制”手段使这个乐段落在“C大调”上。再通过“C大调”的“导音”到达“E大调”。 可以说在构思旋律的同时舒伯特完成了对全曲结构的构思。《菩提树》的结构为:引子钢琴演奏→A→A1→B→间奏→A→尾声(钢琴演奏)。 二、和声、复调、伴奏融为一体 《菩提树》的钢琴伴奏是整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和声的语言、复调思索以及钢琴织体都显示出与整首之间的融合性。 舒伯特写作这首作品的和声思索是把复杂的和弦交给前奏和间奏,声乐部分的和声单纯而简单。因此形成了简单与复杂相互交替,声乐与和声关系紧密的和声风格。“引子”是从E大调出发的,到了第四小节开始转为升c小调。第五小节的和声为升c小调的Ⅰ→Ⅶ→Ⅰ→Ⅶ→Ⅰ→离调到Ⅳ级的Ⅶ43。第六小节的和声为升c小调的Ⅳ→离调到Ⅳ级的Ⅴ46→Ⅳ→Ⅳ2→Ⅱ→Ⅳ43。第七节的和声为E大调的V7→I64→V。这三小节的和声中含有离调到升c小调Ⅳ级的变和弦,而且钢琴伴奏每半拍就换一个和弦,和声的节奏很密,舒伯特此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进入到第七小节E大调的动力。在这首作品中的“B”与再现的“A”之间有一个间奏,这个间奏上低音声部是“B持续音”,在这个音的上方和声流动地进行着。第三小节的和声为E大调的b3Ⅳ6→Ⅰ64一Ⅱ6→离调到Ⅱ级的V43一Ⅱ6→Ⅰ6。第四小节的和声为E大调的Ⅱ6→DD6→V→b5Ⅱ64→V→Ⅰ64。第五小节的和声为E大调的V级和弦。在这个间奏中舒伯特同样也用了离调和弦,然而这和“引子”中使用离调和弦的目的是有区别的。这里是在E大调的“属持续音”背景上所作的声部流动,强调了E大调的属音,淡化了和声的功能性。 《菩提树》的钢琴伴奏中还“隐伏”着一些复调的影响。舒伯特的复调思索与和声思索是交织在一起的,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A”的歌唱声部和钢琴伴奏的低音声部中可以发现两个声部之间就有着对比复调的影响。另外“A1”的钢琴伴奏部分是“和弦外音”式的分解和弦琶音,这些琶音已经被“装饰”成一根独立的旋律线条了,和歌唱声部之间也有着复调的影响。 《菩提树》的钢琴伴奏织体线条流畅,构思精细而且与歌唱声部结合紧密,层层推进。在“引子”部分舒伯特用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刻画了北风凛冽、雪花纷飞的景象。“A”的伴奏用的是“柱式和弦”的织体,描写了流浪汉在深情地回忆。“A1”的伴奏是“和弦外音”式的分解和弦琶音,刻画了思绪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流浪汉漂泊不定的生活。“B”的伴奏音型和“引子”部分是相同的,这里描写的是呼啸的北风吹着流浪汉的脸,吹落了他的帽子。再现的“A”伴奏织体与“A1”相同,然而钢琴的低音加强了“主音”到“属音”的功能进行,和声的力度有所加强。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舒伯特创作时对作品的构思是极其严谨的,有着高度严密的逻辑性。从《菩提树》这首作品的旋律、结构、调性、和声、复调以及钢琴伴奏的紧密关系中都得以体现。这首作品的篇幅不长,然而留给我们的进修空间是很大的。认真仔细地分析这首作品对今天我们的艺术歌曲创作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
四、奥地利的音乐家有哪些?
导语:奥地利是以维也纳为首都,有着音乐王国美称的民族,并且先后诞生出舒伯特、施特劳斯、莫扎特等众多名扬全球的音乐家,包括贝多芬也长期生活在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和萨尔斯堡音乐会在全球范围中较具影响力,至今奥地利名人音乐家都有谁呢,这篇文章小编将盘点并简单介绍奥地利十大音乐家。
十大奥地利音乐名人
1.莫扎特
莫扎特是一位出生于1756年萨尔茨堡,自在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并随家庭去欧洲各国演出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其中一个,曾先后创作出较具代表性的《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等代表作品,虽然一身不长,但他一生的600多部作品覆盖了歌剧、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多种作品类型。
2.舒伯特
舒伯特是一位出生于1797年,有着歌曲之王美称的奥地利浪漫主义作曲家,一生功绩创作出超过600首作品,其中以歌曲占比数量最多,并且大部分风格皆继承了浪漫主义和古典音乐传统,其中《b小调第八交响曲》、《冬之旅》、《魔王》等均是代表性作品。
3.卡尔·车尔尼
卡尔·车尔尼是一位出生于1791年奥地利维也纳,先后创作出《钢琴初步教程》、《钢琴流畅练习曲》等代表作品的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贝多芬是他的老师,李斯特则是他的学生。
4.海顿
海顿是一位出生于1732年奥地利罗劳,一生功绩创作出200多部作品,其中以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和歌剧占据最多比例的古典乐派奠基人其中一个,其中以《创世纪》《四季》、《第88号交响曲》、《第45号交响曲》等最具代表性,并且因其在交响乐和四重奏领域做出的贡献而有了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5.小约翰·施特劳斯
这是一位出生于1825年奥地利维也纳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和钢琴家,这位作曲家一生功绩创作出超过500首音乐作品,其中《蓝色多瑙河》在全球有着最广泛的影响力,而他的作品中还以圆舞曲和华尔兹为主,因此又有了圆舞曲之王和华尔兹王之誉。
6.卡拉扬
卡拉扬是出生于1908年萨尔斯堡,曾在乐坛活跃超过60年的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和键盘乐器演奏家,他还曾与爱乐乐团合作超过30年,演奏的曲目覆盖了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的大部分作品,因其成就而被大众冠以了指挥帝王的美称。
7.阿诺尔德·勋伯格
这位出生于1874年维也纳,自在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的十大奥地利音乐名人,先后创作并发表出《升华之夜》、《月迷彼埃罗》、《摩西与亚伦》等多部代表作品,并且还发明出十二音体系,是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其中一个。
8.古斯塔夫·马勒
这位出身于1860年,先后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巨人》、《复活》、《大地之歌》等交响乐作品的奥地利作曲家兼指挥家,于1885年凭借着小编认为‘圣·保罗》获得的巨大成功而闻名于世,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奥音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其中一个。
9.安东·布鲁克纳
安东·布鲁克纳是一位出生于1824年奥地利安斯费尔登,于1855年开启职业音乐生涯的奥地利著名管风琴家、作曲家,创作的《第七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均在全球上享有盛誉,只是第九交响曲在他去世之前并没有完成最终乐章。
10.胡梅尔
胡梅尔是出生于1778年波西米亚普雷斯堡,与贝多芬身处同一时期,音乐活动主要围绕着维也纳进行的十大奥地利音乐名人其中一个,师从弗郎茨·约瑟夫·海顿,只是一生创作的作品数量并没有太多,但其中有六首钢琴协奏曲被认为是传世佳作,其中《E大调小号协奏曲》当属最优。
五、奥地利音乐家排行?
音乐家排行:莫扎特、舒伯特、卡尔·车尔尼、海顿、小约翰·施特劳斯等奥地利人音乐家。
奥地利是以维也纳为首都,有着音乐王国美称的民族,并且先后诞生出舒伯特、施特劳斯、莫扎特等众多名扬全球的音乐家,包括贝多芬也长期生活在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和萨尔斯堡音乐会
六、音乐家肖邦的简介?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辉煌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特别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进修钢琴,7岁进修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因此,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民族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辉煌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其中一个。
七、奥地利有哪些音乐家?
1、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莫扎特乐于接受传统曲式,并对其作巧妙的运用。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不同于巴赫的均衡完美、贝多芬的桀骜不驯。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代表作品:《奏鸣曲》、《协奏曲》、《安魂曲》等。
2、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终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代表作:《魔王》、《鳟鱼》、《菩提树》等。
3、卡尔·车尔尼
卡尔·车尔尼(德语:Carl Czerny,1791年2月21日—1857年7月15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1857年7月15日逝世。代表作有《钢琴初步教程》 、 《钢琴流畅练习曲》等。卡尔·车尔尼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贝多芬曾在1801年–1803年的三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他对于贝多芬的作品积极宣传,并在他的作品500号《钢琴学说及演奏大全》的第四册的第二、三章中论述怎样正确演奏贝多芬的作品。
4、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海顿是全球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新灵魂的作曲家。海顿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代表作品:《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小夜曲》、《吉普赛回旋曲》等。
5、小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ss,1825年10月25日—1899年6月3日),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钢琴家。他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等曲最为著名。这些作品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想法情感,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由此被大众称为“圆舞曲之王”。
6、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60多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代表作品包括:《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作品》、《勃拉姆斯交响全集》。
7、阿诺尔德·勋伯格
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nberg,1874—1951年),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学说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卒于美国洛杉矶。自幼进修小提琴和大提琴,12岁开始作曲。作为作曲家,勋伯格主要靠自学成名。代表作品包括:《升华之夜》、《古勒之歌》、《月迷彼埃罗》、《摩西与亚伦》、《华沙幸存者》等。
8、古斯塔夫·马勒
古斯塔夫·马勒 (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1885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还曾在莱比锡、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遂成为当代最辉煌的指挥其中一个,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代表作有交响乐《巨人》、《复活》和《大地之歌》等等。
9、安东·布鲁克纳
安东·布鲁克纳(1824年9月4日-1896年10月11日),生于奥地利安斯菲尔登,著名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作品多具有深邃的哲理性和沉思气氛;他的宗教音乐作品被誉为奥地利教会音乐的典范,3部弥撒曲继承了贝多芬《庄严弥撒曲》的传统,《感恩赞》以特别简洁的手法取得极佳的效果。代表作:第4、7、8、9交响曲、d小调安魂曲、B大调庄严弥撒等。
10、胡梅尔
约翰·内波姆克·胡梅尔(Johann Nepomnk Hummel,1778~1837)出生于波西米亚的普雷斯堡,自幼表现出极佳的音乐才能,在世时的声誉甚至超过与之同一时代的贝多芬。因其一生的音乐活动主要以维也纳为中心,因此被划归奥地利音乐家行列。作为一代钢琴演奏大师,他的钢琴作品当然不少,而室内乐、交响作品、歌剧、教堂音乐,各种体裁的音乐他都留有作品。代表作品如:《E大调小号协奏曲》等。
八、舒伯特与其他奥地利作曲家?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 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进修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既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独特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终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活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九、有哪些音乐家出自奥地利?
为无论兄弟们推荐十大奥地利音乐名人,其中包括莫扎特、舒伯特、卡尔·车尔尼、海顿、小约翰·施特劳斯等奥地利人音乐家,告诉无论兄弟们奥地利音乐名人有哪些,奥地利最有名的音乐家排行榜均为用户票选,供无论兄弟们参考。
十、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被称何故?
弗朗茨·解伯特,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是奥地利最早期的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中一个,同时也是当时全球上的古典音乐最终一位代表人物。他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多的经典音乐,前前后后差不多有600多首委婉动听音乐。因此舒伯特被后人亲切的称为“歌曲之王”,而这个称呼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